一、公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准备
1、材料准备。
公路工程施工中,施工材料较多,在设计方案确定后需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图上放样,以此对各类施工材料的数量、规格等加以确定,如水泥、集料等。
水泥:一般选取旋窑道路硅酸盐水泥作为特重、重交通路面材料;选取矿渣硅酸盐水泥作为中、轻交通路面材料;可选取R型水泥作为低温天气施工或有快通需求的路段,也可选取普通型水泥。各类交通等级路面水泥的抗折强度、抗压强度需与表1相符。
粉煤灰与其它掺加材料:粉煤灰掺加到混凝土路面时,要求其掺加质量施工规定相符,粉煤灰不能使用。硅灰与矿渣(磨细)可应用于路面与桥面混凝土施工,要求使用前进行相关质量检测,确保材料的各项指标与施工规定相符。
粗集料:选取碎石、碎卵石等作为公路工程水泥路面粗集料要求其具备坚硬、良好耐久性等特点。根据公路等级不同,选取的集料等级也有所不同。要求I级集料吸水率控制在1%以下;II级集料吸水率则需控制在2%以下。
细集料:天燃砂、机制砂等为公路工程水泥路面细集料选取材料,其特点为质地坚硬、清洁及良好的耐久性。通常选取河砂作为特重、重交通混凝土路面施工材料,要求砂的硅质含量控制在25%以上。
外加剂:供应商需进行外加剂有关检测报告的提供。
2、场地放样。
根据设计规定的施工坐标方格网,在场地上测设坐标并打桩定点。随后以坐标桩点为主,按照设计规定,将场地边线放出,并确保地面设施的范围线、挖方区域等。按照设计规定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布设,需先将场地整平处理,在将其表层杂物清理干净,随后进行软土换除与夯打密实作业。
3、地形复核。
通过对比分析施工设计平面图,达到复核场地地形的目的,并对坐标点、控制点的各项数据加以确定,如存有问题需及时改正。地质地形资料与水文资料为施工前具备的相关资料,要求施工人员对工程施工图等进行熟悉。同时调查场地与附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、地下构建物等。
二、公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流程
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,我国道路工程事业也得到了大的发展。为有效解决公路施工质量问题,达到工程建设要求。重视路面施工方式选择。水泥路面施工在我国公路工程中的应用。为此,施工企业规范施工工艺,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路工程施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。
1、运输
车型与数量选配需与施工进度、运量、运距等因素结合,与总拌和能力相比,总运力应多出一些。以此保障规定时间内新拌和混凝土可运送到摊铺现场。一般可选取载重量5到20吨的自卸车,自卸车后挡板需紧密关闭,确保运送过程中不会产生材料撒漏现象。如运输距离较远或钢筋混凝土路面摊铺时,需进行混凝土罐车的合理选配。
2、挖方与填方施工
“先深后浅”为填方区推填的顺序,首先对其深处分层填实,随后对其浅处填实,要求填筑一层后需及时进行夯实作业,以此确保其与设计标高位置相符。挖方施工中如挖出的土壤符合施工需求,可在场地边临时堆放。
(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